安世亚太田锋: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的十个矛盾

2022-11-10 15:42:32

5.竞争赛马与小散乱弱的矛盾

市场经济的成功之处在于鼓励竞争,在竞争中促进发展,这对于国产工业软件的进化是有借鉴意义的。但当前中国工业软件企业的综合特征是“小、散、乱、弱”,任何一家企业和国际竞争者相比都是小帆板与航母的差距,亟需我们让这些力量合作起来形成集团作战能力。“打”还是“合”,这是一个问题!哈姆雷特的灵魂发问,在中国工业软件产业一直停不下来。在竞争和合作之间,如何处理好这对矛盾? 

6.产品化和活下来的矛盾

过去国产工业软件企业都希望做一款顶天立地的产品,但最后都被项目缠身。产品化需要长期投入,板凳甘坐三年冷,但没有收入,现金流断裂,企业无法活着见到明天的太阳,所以很多企业都被逼无奈,承接用户的短期项目,做定制化开发。即使软件企业目前不缺钱,但市面上大量定制化项目屡屡抛出的橄榄枝,是破坏产品化定力的魔鬼诱惑,尤其是后面还有资本挥舞着的业绩鞭子。 

7.低刚需和卡脖子的矛盾

国产工业软件的平均“刚需”是由我国综合工业水平决定的。中国工业水平与国际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,所以对工业软件的“刚需”也不会像国际需求那么高。按投入产出比最大化原则,国产工业软件的优先研发目标是满足这种不高的“刚需”。但目前来看,解决“卡脖子”问题似乎才是国产工业软件的使命,而那些被“卡脖子”的企业正是工业水平最高的一批,有些企业已经达到和超越了国际水平,他们对工业软件的需求恰恰是最高的,等同于国际先进软件水平。在研发资金有限的当下,我们到底是先来满足哪方的需求? 

8.无软件和上云难的矛盾

中小企业采纳工业软件有缺资金、缺人才、缺技术三大门槛,所以对工业软件敬鬼神而远之,呈现出中小企业无软件可用的现象。但工业软件采用上云方案来试图协助中小企业跨越门槛时,却遇到价值认知低、技术门槛高、知识产权困局等另外三大门槛,使得工业软件遭遇“上了云却又无人问津”的囧境。工业软件上云,技术不难,难在“上了云却遇了冷”。 

9.工业基因和软件基因的矛盾

工业软件是工业场景和软件编码的结晶。工业软件公司需要具有较强的工业基因,以理解那些复杂场景,还需要大型软件研发的驾驭能力,以保证软件在工业生产中不掉链子。这两种能力或基因同时存在于同一家企业是一项挑战,工业基因冰冷刚毅,软件基因却温柔似水。无论是前身是工业企业还是软件企业,修炼成为工业软件企业都需要一场涅槃。 

10.人才缺口大和人才培养慢的矛盾

标签: 软件产业

抢先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