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世亚太田锋: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的十个矛盾

2022-11-10 15:42:32

众所周知,中国工业软件产业距离国际先进有巨大差距。面对差距,有人唉声叹气,说差距太大无法追赶;有人斗志昂扬,说差距虽大但可换道超车。总之是一副小马过河的迷思场景。 

其实有差距很正常,差距本身也不可怕,只需埋头苦干,假以时日,总是可以追赶甚至超越。但摆在人们面前的情况往往要复杂得多,任何一种差距都以矛盾的形式存在。矛盾会让你顾此失彼,无法心无旁骛地追赶。 

所以,在我看来,无矛盾的差距不是真差距,有矛盾的才是。持悲观论的人,若能看到这些矛盾,即算是一种清醒的悲观;持乐观论的人,如果没有解决这些矛盾的金刚钻,那就是盲目乐观。 


(资料图)

我认为,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存在如下十个矛盾。 

1.基础薄弱与创新突破的矛盾

面对卡脖子,呼吸困难时,猛然发现我们工业软件基础薄弱,百废待兴,感觉需要花费大力气做那些大鳄们曾经做过的基础工作。等冷静下来思考时,发现如果沿着国际大鳄的老路走下去,我们永远也追赶不上正所谓“拿着旧地图,永远找不到新大陆”。 

但缺乏积累的创新算不算真正的创新,到底是换到超车,还是给他人做嫁衣?

2.造血难与投入大的矛盾

目前,国产软件的功能和性能远弱于国际软件,缺少快速占领市场并形成收入的通道,当然就无法回笼资金。但工业软件的研发成本高,如果没有较长时间持续的资金投入,国产工业软件夭折在半山腰是大概率事件。当然吸收社会投资是另一条可能的路,目前造血能力有限,可以考虑短期输血。目前看来,国产软件的盈利周期不短,即使近期有可能盈利,但整体市场规模仍然很小,这是工业软件的属性决定的。从全球数据来看,工业软件是杠杆性产品,其撬动的GDP很大,但自身产生的直接GDP很小。对资本来说,这种产业太不性感了,吸引力很小。这种看似无解的迷思,不知道那些“嗜血”的商业资本怎么看?那些签了对赌协议的开发商怎么看? 

3.功能不强与国产替代的矛盾

按照国产工业软件当前的状态,功能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先进软件的水平有很长的路要走,但实现国产替代似乎是当下就需要达成的紧迫目标,至少是全社会的期待。技术指标上达不到替换要求,要必须要进行软件的替换,那需要怎样的决心和勇气?需要怎样的创新模式和路线? 

4.工程化验证和推广困难的矛盾

工业软件是用出来的,需要在研发和应用之间长期迭代进化而来,需要大量的工程化验证来打磨。但是就当前的软件水平,形成批量的真实用户困难重重。如果不能形成用户何谈工程化验证?其实,真正的用户往往是那些花钱购买的用户,只有这些用户才会真正使用软件,但免费推广都未必被人待见的软件,在商业用户面前更难获得芳心。 

标签: 软件产业

抢先看